一月·《彼得大帝》

从2019年1月始,每月读一本40w字以上的大部头书。每月打卡,认真做笔记。

一月:阿·托尔斯泰《彼得大帝》





作为敷演一代雄主彼得大帝生平的小说,本书最大的缺点就是:短。

书分三卷,第一卷是“少年天子”,索菲娅摄政,彼得平叛,第二卷是欧游学艺,有法国波兰等各国君臣贵妇的群像,第三卷描写彼得领导的国内改革与对瑞典的战争,是全书最华美的部分。

彼得是个暴躁粗鲁、一意孤行的人,同时也是勇敢热情、极具魅力的领袖,他在造船厂穿着脏围裙焊接锚爪,在战场上亲自装填炮弹,士兵们喊他“炮手先生”,营地里的老工人管他叫“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师傅”,他的臣子缅希科夫始终只称他“明-赫尔茨”(我的朋友)。

小说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情感,不在沙皇与前后两任情妇之间(日耳曼人安欣·蒙斯,叶卡捷琳娜),在于彼得与第一大元帅亚历山大·丹尼洛维奇·缅希科夫。《鹿鼎记》给韦小宝与索菲娅长公主安排了一段奇情,本书中的缅希科夫则集韦小宝和珅多尔衮等权臣宠臣的人生关键词于一身,他性格的正反两面,虚荣贪婪和机敏热情、斗志昂扬都有精准刻画。

历史上他与彼得相识时在少年,小托给他们加了儿童时代的偶遇与结缘。身为彼得唯一的知心人和倾听者、形影不离的侍臣友伴,缅希科夫的身影闪现于每一个历史重大转折点,每一个艰难或诗意的时刻。他像沙皇身旁的柔和暗影,令这幅画像丰满立体。

除了彼得这条主线,分裂派教徒的惨烈自戕,公主纳塔利亚与加夫里尔·布罗夫金的爱情等支线剧情亦生动感人。

小托翁以历史学家运用文献的能力,加上伟大艺术家塑造人物反映时代的才华,完成了这幅壮阔画卷——不,他没完成,画卷的末端被死神割掉了,故事终止于1704年彼得率军夺回纳尔瓦,辉煌未半,作者会如何写此后的波尔塔瓦战役,只能存在于读者惆怅的想象中了。 



另记:

1. 名菜炸水蛭:让水蛭吸幼鹅的血,连鹅一起放进烤炉,它们会从鹅胸上掉下来,再把水蛭放进煎锅里。

2.俄国大规模引进、种植土豆是在1765年。在彼得的时代土豆尚未推广,被称为“土苹果”。

3. 沙皇结婚时仪式之一:女方父亲抽出鞭子,往女儿背上重重抽三下,“你,我的女儿,已经尝过你父亲的一顿鞭子;我现在把你交给你丈夫。从今以后,如果抗命,那就不是我,而是他要用这根鞭子来打你”,随后把鞭子交给新郎。

4. 当时中老年妇女的牙齿变疏,用白蜡填充牙缝。



---------------------------------

85w字断断续续地读,用了大概三十多小时。看第一卷有点痛苦,彼得还是胡闹的熊孩子,看不出雄才伟略。读书犹如跟此人相处。跟彼得在一起实在有点烦躁。第二卷就好点了,小托的叙述在不同国家不同人物身上跳来跳去,有点像剪辑得很碎的纪录片。第三卷才感觉读得酣畅。小托青年时代上过彼得堡工学院,一战期间作为战地记者上前线,到过英国法国,因此书中战争场面写得异常逼真。

另一个诧异的地方是,比起我国居住在深宫中高高在上、生活精致安全的皇帝们,彼得根本没一点沙皇的架子。他也太不像个皇上了!小时候胡闹胡玩,每天脏兮兮,衣服一团糟,后来搞了一队“少年军”拿打仗当游戏,也是天天危险得很。青年时代隐姓埋名跟使节团去欧洲游历,认真学习造船技术——绝不是摆样子的,他刻苦学了大半年而且拿到了工程师证书,回来不管造军舰,还是战场上点大炮,他老是一撸袖子自己上。

他的身边人、属下没几个管他叫皇上。他也不讲究吃喝,战场上御厨给他找来些鸡蛋,发现鸡蛋坏了,彼得说,闭嘴,做吧,多放点胡椒就行了。

住么,出门在外他从来都跟缅希科夫住一个房间,房间里还没生火,冷得要死。

——哦……一不小心还站了彼得和阿列克萨什卡·缅希科夫的CP。捂脸。

糖非常多。皇上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两人在河边相遇,小阿列克萨什卡教他用针穿过腮帮的把戏。后来舞会上再相遇,负责跳舞的阿列克萨什卡把喝醉的彼得送回去,从此两人就几乎再也不分开了。出国彼此相伴,打仗住一个屋,睡一张炕,洗澡光溜溜地一起洗。“彼得视察工厂回来,先到缅希科夫家洗蒸汽浴……穿上阿列克萨什卡洒香水的衬衫和绸长襟衣”。

打了败仗,他坐着发呆,阿列克萨什卡躺在他脚下的毯子上抹眼泪,无声地哭……

彼得为怎么攻城发愁,缅希科夫“心像刀割一样作痛,小声说:请给我一点时间,待今天晚上,我上你的营帐里去……”

认真算算,彼得跟他在一起的时间绝对比他的两个情妇还多了。

(缅希科夫长得是蛮好的,作者多次写他是个“宽肩膀的美男子”。)

史实中的缅希科夫下场颇惨,流放至别留佐夫镇,两年后去世。


读着彼得大帝,恍惚也是在看着斯__林与普__。


28 Jan 2019
 
评论(16)
 
热度(299)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纳兰妙殊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