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的写法

写濒死的人,猛地用第三者的眼光角度写出来一句,有奇效。

如《金瓶梅》,李瓶儿将死,西门还幻想她能好转,月娘说:眼眶儿也塌了,嘴唇儿也干了,耳轮儿也焦了,还好甚么!也只在早晚间了。

如屠格涅夫《前夜》,叶琳娜带着重病初愈的英沙罗夫来辞别父母,其母暗忖:我的上帝,一个保加利亚人,眼看要死啦,说话像个空木桶子,眼睛像只柳条筐,一身骨头架子,衣裳像是从别人身上借来的,脸黄得像朵菊花——可是她是他的妻子啊,她爱他……

如《包法利夫人》,艾玛服毒后,要求奶妈把女儿抱来。孩子说:你的眼睛好大,妈妈,脸好白,汗好多啊,我怕!她往后缩,躲开了艾玛的手。


写至惨之境,宜让不痛心的人来说上一句,残忍一点。亦类似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第三者那种不动声色的话,好像是书页里忽然推开一个窗子,雨扑进来,冰凉地打在皮肤上,悚然一惊。


结论:多设几个机位,叙事效果才能更饱满。



04 Mar 2015
 
评论(10)
 
热度(207)
  1. 共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纳兰妙殊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