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屑

1. 中午,盾冬合志的约稿终于赶完交掉了。取名叫《布加勒斯特复健日记》。当初计划五千字,结果写到一万字才收得住。

昨天夜里还梦到墙上贴了一张大纸,上面写着好多名字,标明所有人都交稿了,而且写了字数,只有我的名字下面是空白的。好清晰的噩梦。

2. 有了kindle之后养成的坏毛病:同时读几本书。薄幸得很,不专情了。

终于读完《金翅雀》,是最近读的最长的一部小说,600多页。作者唐娜·塔特非常合胃口。她喜欢雕琢。我也是,因此读这本书就像嗑对了药的感觉。她说:雕琢句子——正确的词,适当的比喻——是写作带给人的最深层次的满足,写作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读她那大段大段云朵一样堆集的语段,甚至能感觉到她沉浸下去的痕迹,像潜水,努力向更深处扎下去。

想到迈克尔·坎宁安的《末世之家》,也是雕琢得很(褒义)。但我爱它们。

3. 为了SamClaflin,把传说中的眉毛烂片《Me Before You》看了。这故事跟亦舒的小说《明年给你送花来》一模一样。那个大黄蜂袜子Orz ………我上学时也穿过,哦,一模一样,不过长度是到膝盖,下面再穿银色的帆布鞋;还有全是水果图案的粉红背心……哦黑历史!中二少女的坏品位都是一样的。

故事感情逻辑有点像上古神兽《Pretty Woman》,精英人士与傻大姐,教育、阶级,等等,天差地别带来的吸引。说起来,茱莉亚罗伯茨也演过一部几乎完全一样的电影《Dying Young》(1991),开朗穷少女做看护,服侍一位绝症将死的富家子,爱意渐生。但茱莉亚罗伯茨的活力开朗更自然,层次更高,艾米莉亚……就纯是傻大姐了。

而《Me Before You》对瘫痪和死亡的描述仍然避重就轻,同为女性向电影,这一点去年的《Miss You Already》做得稍好一点。

幸好是悲剧,加一分吧。无论在什么故事里,死亡,有尊严的死亡都能加分。

(为了洗眼睛)看了库布里克的《巴里·林顿》(1975)。上帝,那个光,光太美了!在椅子、门板、皮肤、帽子缎带、茶杯上的反光,马车里、卧室里……所有画面里的光都那么对劲。美得想钻进屏幕躺在那光里。

4. 冰块这东西简直跟“年轻”一样。多难喝的东西,丢进些冰块,弄冷了喝,总能喝得下去。犹如不管多普通的姑娘,只要年轻,总还有几分看头。

5. 七月还有三天就要结束,计划完成的小说没希望完成了,完不成计划,十分沮丧。尝试倾诉,但并不能带来轻松,反而加剧了暴露弱点的羞惭。记住,三缄其口。

28 Jul 2016
 
评论(24)
 
热度(235)
© 纳兰妙殊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