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成的下作”

早晨闲看到亦舒一个旧文,看得笑起来。

《胡兰成的下作》(1985年《舒服集》)

央人拿来<今生今世>看毕。我十分孤陋寡闻,根本没听过胡兰成这名字,香港长大的人哪里知道这许多事,恐怕都觉得陌生,所以看过之后觉得这胡某人不上路,张爱玲出了名,马上就是他的老婆,书中满满的爱玲,肉麻下作不堪,这种感觉是读者的感觉,张爱玲或是潇洒的女性,与众不同,不介意有人拿她当宣传。 

所谓丈夫,是照顾爱护抚养妻子的人,愿意牺牲为妻子家庭共过一辈子的人,自问做不到这些,最好少自称是人家的丈夫。胡某人与张爱玲在一起的时间前后只两三年,张爱玲今年已经五十六岁,胡某于三十年后心血来潮,忽然出一本这样的书,以张爱玲作标榜,不知道居心何在,读者只觉得上路的男人绝不会自称为“张爱玲的丈夫”。女人频频说“我是某某的太太”,已经够烦的,何况是这种男人,既然这门事是他一生中最光彩的事,埋在心底作个纪念又何不可。 

由此想到作女人是难的,默默无闻做个妻子,迟早变男人口中“我太太不了解我”,挣扎得有名有姓,又被人横加污辱。张爱玲名气大,即使现在出本书叫“我与张爱玲”销路也还是好的。胡某一方面把他与张氏的来龙去脉说了,一方面炫耀他同时的,过去的,之后的女人,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算是他的老婆,表示他娶过的不止张爱玲一女,算算日子,胡某现在七十多岁,那种感觉于是更加龌龊,完全是老而不死是为贼,使人欲呕。 

近年来我的脾气真是好得不得了,是以杂文更加淡而无味,一派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样子。可是这一次真动了气,连带非常厌恶半桶子水所谓写作的人,连自己也讨厌到极点,小说搁在那里是决写不下去了。不管张爱玲本人的心思怎样,勿理她是不是当时年少无知,反正如果她选的是一个原子物理学家,决不会有今天这种事 

           

最后一句简直是哈哈哈哈哈哈哈,一万个哈哈哈。

——缺什么想什么,亦舒在文人堆里打转多年,哥哥是才子,好友是才子,所谓才子估计真是看得够够的。她钟意理工男,最喜建筑师,后期小说里得她宠爱、重墨赞美的主角,都是男女建筑师。


我不是张爱玲粉丝,但真是讨厌死了胡兰成,简直是张粉那种生气法。林奕含的事出来之后,不知怎么回事就联想到胡兰成。林有一句话“她相信能全篇背诵《长恨歌》的人,不会是坏人”(大意如此),我也是,当时读《今生今世》,感到一种撕裂的震撼和惶惑——怎么会有人文字如此清丽、然而描述美化的是如此不堪的事实?!


朱天文夸赞胡兰成实在夸得太肉麻,受不了。因此对她常有一点冷笑。她十五六岁见到胡,相处不超过半年,感激了一辈子,“像司马迁的《史记》,根本就是一个小说,好看得不得了,胡老师用他新鲜的眼光带我们去看这些。那段时间对我们的启蒙非常重要,这对我们成人以后的思维和素养影响很大。作为一个作者的土壤要厚,越深厚才可以走得越长久,而我们土壤里深厚的部分,是要感谢胡兰成老师的。”

讲《史记》写法如小说,我初中语文老师也会讲这个。这又有什么稀奇呢?这些浅见有什么值得感激一辈子的?“印随”吧,只能说是印随效应。摊手┑( ̄Д  ̄)┍

朱小姐记录胡兰成跟她父亲朱西甯见面时,“取出日本排版的《今生今世》上下两册赠父亲,书中有蓝字红字校订,可能是自存的善本。”

恶心得要死,我的天哪!他还有“自存的善本”!还很得意地作为稀罕物执以赠人!还有一点点要脸吗!

朱天文《花忆前身》:

《山河岁月》开笔于抗战胜利后出亡温州时,张爱玲已跟他(胡兰成)诀别,他却每写到得意的地方,就像立刻可以拿给张爱玲看,得她夸赞。他自比是从张爱玲九天玄女那里得了无字天书,于是会来用兵布阵,文章要好过她了。一九五九年春天此书完成,他巴巴结结的又好想告知张爱玲,仿佛他的一切所作所创,都为了要在张爱玲处受记才能算数。

此处亦有一声“我的天哪”,胡兰成写文章学张爱玲,朱小姐居然给写得如此温柔。看到有人评价“就像江青写毛笔字、学毛体一样恶心”。

胡兰成应该确曾是朱小姐的暗恋对象,她这样评论胡:他有发掘女性美的能力,一个人即使只有五十分,站在他面前,也想做到一百分。(大意)【此处还有一百声“天哪”╮(╯▽╰)╭

朱小姐对张的论定则是这样:

《小团圆》我和天心是第一时间读完,读完之后,我们觉得很惊讶,怎么会和《今生今世》那么不同?完全是不同的版本。所有的人,到了《小团圆》中,全都变得不好。

我记得在《论语》中,孔子曾经说过“大叩大鸣,小叩小鸣”。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扣法,结果也有不同的回声。张爱玲看待世界的方式基本上是荀子所说的“性本恶”。张爱玲是以恶待恶;而胡兰成则认同于孟子的“性本善”,这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我总结来说,就是善扣善鸣,恶扣恶鸣,求仁得仁,求恶得恶。


温柔纯真女学生对衣冠楚楚下作龌龊男老师的仰望崇拜,真是人间恶臭事之一。


张爱玲的文学遗产继承人宋以朗,统计学博士,终于是个理科生了。

02 Jun 2017
 
评论(54)
 
热度(611)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纳兰妙殊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