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声明

谢谢大家的私信,私信里指路的微博我也去看了。最近确实太忙太忙,没什么多余精力,回复有点晚了。微博我几乎弃了,不惯用,还是在这里说吧:

首先,郑重感谢微博上的@火车上的几昼夜 姑娘为它花费心力做调色盘、这样挺身而出维护它,也衷心感谢喜欢《重逢的三个昼夜》的伙伴们。身为作者非常感动,非常感动,非常感动。

之前做调色盘的姑娘跟我联系过,告诉我别的cp出现很像重逢的一篇文,看过的盾冬姑娘们都觉得蛮气的。由于实在是忙,也真的读不下去别的cp的文(尤其是abo),我就说:那恳请帮忙整理个调色盘试试看吧?今天看了调色盘里的对比,觉得……比想象的复杂。

自火车诞生以来,以火车为背景的故事何其多。其实我那时写重逢,最大的效仿对象是《东方快车谋杀案》(哈哈哈),那是最经典的“火车上的n昼夜”,然后还把电影《卡桑德拉大桥》温习了一遍,那也是火车上密闭空间里的故事。而重逢的核心感情借鉴对象则是朱彝尊的一句“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至于失忆的小说、电影,就更是恒河沙数。

因此,火车+失忆就是盾冬的专属情节?……也不能这么说。毕竟美队电影中巴基只是从火车坠落,现在两个同人小说里的主角是长时间乘坐火车——前者是货车,后者是客车。

所以虽然两篇小说的情节彼此相似,但我看到调色盘里的字句没有确切相同之处,跟所谓的“洗稿”也不一样。“抄”这个说法太重了,实在不敢轻忽。

反复想了半天,我想,咱们还是遵照疑罪从无的原则吧!

写小说是个凭一腔精诚的事。如果另一位作者姑娘拍着胸回应说:真的真的没有啦,确实并没借鉴“重逢”里的剧情构架,两个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那么,我也愿意相信这是个美好的巧合。我也不要求道歉与删文了。

【注意:上面最后那一句不是气话,不是反话,没有赌气。就是字面的意思(平心静气地说】


13 Feb 2017
 
评论(59)
 
热度(415)
© 纳兰妙殊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