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悼

昨晚跟小薛一起看《洞穴》,2011年的电影,詹姆斯卡梅隆监制。讲一个洞穴潜水遇险的故事,数人在求生过程中,一个个死去,有的死于水下事故,有的死于潜水病,死于攀岩意外……

看完片照例在豆瓣上看影评,最靠前的一篇评论,详解了片中各种潜水方面的技术细节。文末提到:片中为两位女性角色充当水下替身的女潜水员,已在澳大利亚探洞时事故身亡。

一悚。那是那晚第一次感到,电影中死亡的阴翳蔓延到了现实中。

又读了下面作者跟读者们的讨论,一看可知她是个资深潜水员,进入她的豆瓣主页,果然找到了她写的潜水专栏。

然而点进去,最近的一篇下面评论赫然是,R.I.P。

惊惧之下,忽然想起作者的豆瓣ID“Denovo”有点眼熟,火速去查新闻,查到了,大叫一声。原来她就是9月份新闻“探索河北唐山水下长城  2名潜水员遇难”中的女性,徐海燕,在各论坛ID都是Denovo。

 

她也已经因潜水事故去世了。


又想起Denovo这名字也在哪本书上见过,跳下床在书架上找。找到了:江苏文艺社2013年版《神经漫游者》,译者就是她,Denovo。


一篇篇读她的潜水专栏,看她的一个墨西哥潜伴临别跟她开玩笑,don't kill yourself with the re-breather.   看她在墨西哥洞潜后,感叹“一直觉得60岁之前就要想办法挂掉的我,忽然对退休后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这样多的谶语,斑斑点点。

两个月前读到那则新闻时,只叹惋他们的去世,懵然不知自己其实早就是她的读者,从她心中手下流出来的语句也早就流进过我心里。

当时无意识,两个月后的今天,才补上真正的哀悼。

人们身上带着千千万万条蛛丝,有知觉无知觉地彼此牵挂着,粘连着。生与死的每一丝颤动,总会从迢遥之处传过来,到达看似不相干的心灵中,转达其震撼,且并不因路远日久而损失震级。


2011年3月29日,她在《洞穴》的影评里写道:

我一直以为自己不怕死,现在却前所未有地恐惧死亡,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恐惧死亡的那个过程,那种绝望和痛苦。即使不在那种危险的情形下,死亡也很少是温和美好的,可这个过程又终将来临,无可逃避。我想要在这一瞬间死去,于是不必再恐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对我影响至深。

她还在下面留言区跟朋友开玩笑,聊怎么死最好,朋友说,街上散步时被kb分子爆头最好。

她说,万一爆歪了呢?

朋友又说,其实最好的是九十高龄锦衣玉食子孙满堂好玩的都玩过好吃的都吃过在和老友打麻将时高喊一声“糊了”后带着兴奋的笑容脑溢血死去。

她说,可惜脑溢血也不是想溢就能溢的,而且如果溢了没挂掉,瘫了,更难受。


2017年9月3日,在水下遇险,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一定还是充满绝望痛苦,一定很恐惧吧?

多希望如你所愿,一切在瞬间结束。


了不起的徐姐姐,愿你英灵不泯,于海天之间尽情漫游。



16 Nov 2017
 
评论(27)
 
热度(525)
© 纳兰妙殊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