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里某同学的提问:

1最近见豆瓣开始了第五届征文大赛,就这个太太感兴趣吗?
我快速浏览了几篇往届获奖的作品,对一篇“翻译腔”印象很深,因为底下好几个人评论说背离中文语境啊全盘西化啊巴拉巴拉之类的。其实很久很久以前,我就是太太的豆瓣迷妹了,因为《爱情与灵药》的那篇影评,觉得太太的古文底子好。后来看见有关POI的影评,哎呦喂好好好。所以问题2,既然太太“中文腔”“翻译腔”都能写得很好,那你是根据什么来为一个新故事定调?写中国人用“中文腔”,外国故事就用“翻译腔”?

答:

1. 豆瓣征文我不想参加,因为他们有这个限定:“入围作品须与豆瓣阅读签署包括电子版、纸书出版、影视改编在内的全独家授权协议”。就跟参加超女、快男进到前多少名就必须签约某某娱乐公司一样。对我来说,这个全独家版权条款太霸道了。我的稿子的版权我只打算握在自己手里,我想收进哪本书就收哪本书,想跟哪个公司谈就自己谈(或者交给我选择的人去谈)。

而且我看过豆瓣参赛的散文小说,很多是尚未达到出版物水平的“习作”,我去参赛有点欺负人。


我记得豆瓣征文评论区也会说——那谁谁谁,都已经出书了,还来这跟大伙抢奖金?有意思吗?


而且,首奖才两万块!这么少,真让人……没什么兴致去争啊。


2. “翻译腔”“全盘西化”“太装逼”等指责,我的小说也收到过很多次了。我们评价一个人的相貌不会批评她“长得太洋气缺乏中国味儿”,评价一个时尚博主的穿搭,不会把“你这身衣服全盘西化”当做缺点去攻击。评价小说的角度有千万种,也没有一条是“必须有作者所执护照的国家的风味”。小说不是赛马或赛狗,一定要血统纯正才是好的。我国一部分读者对文学作品鉴赏标准不够多元,这不是作者和作品的问题。

——村上春树也经常被人家说“你的文字满是翻译腔”。他的看法是:想以自身独有的自然的声音“讲述”小说,为此就需要奋不顾身。用尽所能,想尽一切办法检验语言的可能性,极力拓展有效性的范围,是每一位作家被赋予的权利。没有这样的冒险精神,任何新事物都不可能诞生。


我认为,语言只该有美丑之分,不该有“翻译”或“本国”之分。

如果某篇小说的语言真的像是一篇拙劣、读起来疙疙瘩瘩令人不适的译文,那么它的错处在于“拙劣”和“令人不适”,而不是“像译文”。


说多了,说回你的问题。其实我写小说就一个调门,写以中国人为主角的、现实主义的故事并不区别对待。但如果确定以中国人为主角,对话里肯定会体现出地域特色。我不能让一个汤姆或一个克里斯说:“你这真是武大郎放风筝——出手就不高。”有些文章的调性是由对话来定的。


你提到的《爱情与灵药》和《疑犯追踪》的影评,那是影评呀^^ 影评是归到散文类里面的。我写散文和写小说时的“口音”确实有差别,那个是“师承”的问题。我在散文方面的启蒙是梁实秋和余光中。

08 Aug 2017
 
评论(38)
 
热度(329)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纳兰妙殊 | Powered by LOFTER